首先在井下需要進行人員跟蹤的區域和巷道中根據現場具體需要放置一定數量的礦用本安型分站/基站(此分站為多功能通信分站,同屬于礦用人員精確定位系統和礦用無線通信系統。該分站具有通信基站和網絡交換機的雙重功能,使礦山井下不再使用交換機和中繼器,同時線路的布設中也大量減少了光纜的使用)。典型情況下每隔500米放一臺分站,可保證網絡覆蓋范圍內的人員精確定位和手機移動通話。在條件好的巷道內,其無線通信距離大于1千米,此時可把兩分站的距離拉大,而在條件十分惡劣的地區,可適當縮短分站之間的距離,使兩分站的通信距離與通信狀況調整到最佳狀態。
然后為需要進行人員跟蹤定位的下井人員佩帶一個礦用本安型識別卡,當井下人員進入井下以后,只要在井下網絡覆蓋范圍內,在任何時刻任意一點,分站都可以感應到信號,并上傳到信息工作站,經過軟件處理,得出各具體信息(如:是誰,在哪個位置,具體時間),同時可把它動態顯示(實時)在監控中心的大屏幕或電腦上,并作好備份。井上人員可隨時了解井下人員的狀態。
一旦井下發生突發情況,井下人員可通過所攜帶的識別卡發出警報。井下人員只要按定位儀上的報警按鈕即可發出報警。在井上監控室的動態顯示界面會立即彈出紅色報警信號。井下人員所攜帶的定位儀也可接收信息,一旦發生險情,井上調度室可向井下所有人員發出遇警信號,為井下人員第一時間逃離提供重要前提。管理者可隨時觀看大屏幕或電腦上的井下人員及設備活動情況,并可查看任意區域、任何班組/個人的信息狀況,并可進行報表打印,歷史數據查詢,為管理帶來極大的方便。
?